close
漸凍人症 幹細胞療法尚待突破
更新日期:
2011/05/18 02:52林宏聰/高雄報導
中國時報【林宏聰/高雄報導】
義大醫院神經科主任許世斌指出,至今醫界仍無法確實掌握「漸凍人症」病因,只知道患者肌肉逐漸萎縮,吞嚥、呼吸能力喪失,從發病到死亡恐拖延十多年,且無有效藥物治療,最新的幹細胞療法也僅止於動物實驗階段,技術問題仍待克服。
俗稱「漸凍人症」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;簡稱ALS),也稱為「葛雷克氏症」,是一種嚴重的運動神經元疾病,每十萬人中約有五人會得病,統計數據顯示男性比女性更常患病。
許世斌說,患者初期四肢肌肉萎縮、震顫,因喉頭肌肉退化吞嚥困難、說話大舌頭,若惡化為呼吸衰竭,便得靠呼吸器維生,不少病患因而引發肺炎、敗血症死亡,病情惡化時程從一年多到幾十年都有。
醫學界早期以為漸凍人病因為某種環境毒素或基因遺傳,後來均未獲證實,廿幾年來只能以「riluzol」藥物治療,效果並不顯著;至於較新的基因療法、幹細胞療法,也沒有突破性發展,目前連動物實驗都缺乏可靠成功案例。
另名醫學中心神經科醫師指出,幹細胞能夠長成各種細胞,但相關研究不成熟,拿臍帶血幹細胞來治漸凍人,理論上可行,但植入幹細胞無法確保在正確位置生長,技術尚難以達成。
全站熱搜